跳到主要內容區

【媒體報導】山與海之間的大學實驗,臺東大學打造地方共榮的永續場域(20251126 天下雜誌)

山與海之間的大學實驗,臺東大學打造地方共榮的永續場域

永康部落接待美國加州華語教師圍,引領國外旅客認識布農族與山林共生的智慧。(臺東大學提供)

臺東的美,在許多人眼中是一幅風景;但對國立臺東大學來說,這裡是一個需要被重新理解的生命場域。

全縣3分之1人口為原住民族,分布在183個部落之中,長期面臨人口外流、經濟停滯與文化式微。2023年起,臺東大學啟動「山海共學、共作、共好、共榮」專案,希望透過教育與地方連結,扭轉這場結構性的流失。

專案橫跨縱谷、海岸與南迴3條地理軸線,包含3大子計劃。目標不只是解決貧困,而是以原民的生態智慧為底,重新定義什麼是「永續」──既要留得住年輕人,也要留得住土地的記憶。

用科技保存文化,用文化帶動經濟

2024年,這項行動從理念走進具體實踐。臺東大學開始以科技輔助文化保存,例如在土坂部落,師生與耆老共同建置「部落傳統地名地圖」,利用GIS與GPS記錄古老地名、遷徙路線與農耕智慧。每一筆資料都來自口述與踏查。

「山黃麻10月盛開時,芋頭田要休耕,讓蜜蜂築巢。」這些地方知識從口耳相傳的故事被整理進TEK資料庫,成為能世代延續的文化資產。

同時,大學也將創新技術導入部落觀光。2024年推出升級版「大鳥奇遇記」實境遊戲,透過LINE BOT整合導覽、地圖與感官任務,遊客不需導遊就能探索大鳥部落的文化路線,感受原鄉的生活節奏。

從土地學習,都蘭的品牌誕生

科技的進步讓文化能被保存,但地方的活力,必須來自經濟的自立。2024年,臺東大學協助都蘭部落成立「都蘭國」地域品牌。以部落為主體,學生協助品牌包裝與行銷,居民則以傳統作物研發商品,如月桃紅茶、樹豆茶、野菜發酵粉與蜂蜜禮盒。

在學校東部生物經濟中心的輔導下,部落完成產品檢測、包裝設計與電商平台建置。如今,這些以山與海為名的商品,不僅在臺東市集販售,更被導入文化旅遊行程,讓旅人能在購買中認識土地,也讓收入回流社區。

共榮的力量,從一所大學到一個地方的覺醒

這場地方創生行動,也改變了教育的樣貌。2024年,臺東大學開設「在地創生基礎概論」與「創生模式黑客松」課程,讓學生與部落居民共學共作,從問題定義到行動方案全程參與。

在嘉蘭,學生協助災後重建與農耕復育;在南迴沿線,學生用空拍機紀錄環境變化,輔導居民應用智慧農業技術;在台坂,長者生命故事被整理成書,成為世代對話的教材。

臺東大學以共學為起點、以共作為橋樑、以共好為方向,最終走向「共榮」。

從智慧農業設備到GIS資料庫建置,從遊程設計到青年返鄉培力。
校內也成立USR聯合推動中心,建立教師加分、減授鐘點與課程補助制度,鼓勵跨域參與;200多位師生深入10個部落與1個漁村,與15個地方團體長期合作。

在臺東,永續不再是遙遠的國際議題,而是一種地方語言。從山海為名的產品、耆老的故事到學生的行動,臺東大學讓「共榮」變成真實發生的動詞,讓人看見教育如何回到土地,文化如何與科技對話,地方如何在一代代年輕人的腳步裡,重新被點亮。

ESG心法

  • 對應之SDGs:11 永續城市
  • 以文化為根的永續治理,結合原住民生態智慧與科技,讓文化保存與環境管理並行,實踐地方共學與生態共榮
  • 師生走進部落,以實作課程帶動產業升級與社區共創,成為原鄉永續發展的起點

2025天下大學公民獎公立中型大學第1名
校長 鄭憲宗
USR辦公室主管 USR聯合推動中心主任/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教授兼任師範學院院長 賴亮郡
USR網站 https://usrpc.nttu.edu.tw/

報導來源:山與海之間的大學實驗,臺東大學打造地方共榮的永續場域(20251126  天下雜誌)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