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媒體報導】傳遞海洋的美麗哀愁 東大學生海廢創作引反思(20230629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傳遞海洋的美麗哀愁 東大學生海廢創作引反思

臺東大學學生海廢創作「海底總動員」。

臺東大學學生海廢創作「海底總動員」。臺東大學學生海廢創作「海廢世界」。

臺東大學學生海廢創作「海廢世界」。臺東大學學生海廢創作「茫茫大海漂流中」。

臺東大學學生海廢創作「茫茫大海漂流中」。臺東大學學生海廢創作「白白浪『廢』的青春」。

臺東大學學生海廢創作「白白浪『廢』的青春」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發展「大學社會責任跨領域課程模組」,開辦「自然教育訓練與發展」課程,以加路蘭部落周邊為探索場域,從認識海洋、海岸到海底廢棄物,引發學生反思,並以淨灘所撿拾的海廢進行創作,發揮巧思設計出4件發人省思的作品。

「人類在欣賞眼前的寧靜時,卻同時留下了垃圾傷害這片治癒的環境。」以海廢保麗龍為創作主軸,搭配加入藍色顏料的環氧樹脂營造微型海洋,其中夾雜著玻璃、瓶蓋、鋁罐及魚線等海洋廢棄物,作品「海底總動員」呈現海洋不同層次與深度的垃圾,盼能引起反思,「這些都是不應該出現在海洋的東西。」

指導老師陳俊瑋表示,人們往往不知道海底到底藏了哪些東西,甚至有人說,海底廢實際上比海岸廢多出幾千倍、幾萬倍,同學們運用巧思,將撿來的海廢固定在環氧樹脂中,盼讓觀者看見「原來我們的海岸底下,藏著這樣不為人知的一面。」

另一作品「海廢世界」,同樣以環氧樹脂創作,將木板鏤空裁切成世界各國形狀,注入環氧樹脂,當中加入各式小型海廢,以拼圖形式呈現世界地圖,並以外框顏色深淺區分不同地區所排放的垃圾量,在寓教於樂中傳達「海洋廢棄物從世界各地漂流而來,無論各地區排放多寡,都透過海洋帶來很大的破壞。」

陳俊瑋老師表示,學生以小型海洋廢棄物作為主要創生素材,製成世界拼圖,顏色越深的地區表示垃圾量越多,小朋友可以透過這些小巧的拼塊,在享受拼圖樂趣的同時,也了解遍佈世界的海洋中原來藏有這麼多的垃圾,並思考垃圾對海洋及生活造成的危害,找尋改善的方法。

「自然教育訓練與發展」課程帶領學生透過海洋體驗、海岸踏查與實際淨灘,將撿回的海洋廢棄物創作再造,共4件作品,還包括「茫茫大海漂流中」、「白白浪『廢』的青春」,分別將小型海廢設計成互動遊戲,以及運用廢棄輪胎製成躺椅,期透過發人省思的創作,引發觀者反思海洋的美麗與哀愁。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