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媒體報導】東大學生創作光影繪本 跟著獵人探索黑夜山林(20211215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東大學生創作光影繪本 跟著獵人探索黑夜山林

 

臺東大學兒文所學生創作《夜晚是什麼形狀》光影繪本,傳遞獵人精神,也讓讀者感受探索黑暗的樂趣。

臺東大學兒文所學生創作《夜晚是什麼形狀》光影繪本,傳遞獵人精神,也讓讀者感受探索黑暗的樂趣。

臺東大學兒文所學生創作《夜晚是什麼形狀》光影繪本,傳遞獵人精神,也讓讀者感受探索黑暗的樂趣。

臺東大學兒文所學生創作《夜晚是什麼形狀》光影繪本,傳遞獵人精神,也讓讀者感受探索黑暗的樂趣。

一次參與太麻里獵人學校的夜路體驗,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學生深受獵人文化感動,創作出《夜晚是什麼形狀》光影繪本,圖像融入臺東山區常見的動植物,除了藉由繪本傳遞獵人精神,也透過光影遊戲形式的設計,讓讀者感受探索黑暗的樂趣。

《夜晚是什麼形狀》光影繪本,由東大兒文所學生曹益欣、曹一竹、賴沛緹企劃製作,游佩芸教授指導,獲得人文學院舉辦的第2屆東臺灣人文創新創意競賽「走讀東臺灣藝文創作組」第1名。

曹益欣說,經由課程2度參訪太麻里獵人學校,並跟著亞榮隆‧撒可努老師夜訪山林,在沒有任何光源設備的環境中,感受黑夜的不同層次,也聽了許多關於獵人的故事,沉浸在光影和自然生態交織出的神秘世界,創作繪本的想法也孕育而生。

3人開始蒐集故事,也採訪了當地獵人的狩獵經驗,繪本故事以一位母親向孩子分享自己幼時與獵人父親上山打獵的經驗為主軸,以孩子的視角觀察黑夜、發現趣味,文字以中文為主,部分使用排灣族語,圖像元素也融入月桃葉、山羌、百步蛇等東臺灣山區常見的動植物。

呼應夜晚主題,繪本採光影遊戲的形式設計製作,曹益欣指出,書中的每個跨頁都夾有一張切割的造型內頁,在閱讀時利用手電筒照射,所產生的影子就會與頁面圖像互動,調整光源的角度、遠近,就能改變影子的方向與大小,產生不同的意義,彷彿跟著書中獵人的腳步一同探索黑夜。

在深入了解獵人文化後,曹益欣深受感動,她說,「獵人」一詞對於原住民族有更深層的意涵,不僅是有狩獵技能的人,更是能夠尊重山林、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人,也是能夠保護部落、領導部落的人,期待這本光影繪本將來有機會出版問世,向更多人傳遞原住民文化中的獵人精神。

報導來源:東大學生創作光影繪本 跟著獵人探索黑夜山林(20211215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