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帶來的災害往往令人畏懼,但同時也帶來豐沛的雨水及漁獲,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4名學生,共同創作臺語文有聲繪本《風颱真恐怖》及文創童玩,從不同族群的角度,帶領小朋友認識颱風的各種面向。
東大華語系學生蘇歆娟、陳品璇、趙漢雲、謝思涵,創作有聲繪本《風颱真恐怖》,以臺語漢字書寫搭配生動繪畫,更加入國臺雙語QR code語音導讀,讓小朋友在閩南語情境中進一步認識颱風。
蘇歆娟說,一次參訪達魯瑪克部落的經驗,讓他了解到在魯凱族語中,颱風也有「挑水」的意思,強風豪雨為族人帶來豐沛的水資源及漁獲量,吹斷的樹木也能作為建材,「對他們來說,颱風同時也是帶來新事物的自然現象。」
加入對颱風不同的理解,蘇歆娟和同學們以自身的母語創作臺語文繪本,並親自錄製雙語導讀,她表示,閱讀對象設定為剛接觸自然課的學童,輕鬆跟著故事中的小女孩一起認識颱風,了解颱風不只是「真恐怖」,也能有更多想像。
此外,團隊也以颱風和山為主題,設計了文創童玩「尪仔標」,透過遊戲互動,從中認識臺東過去與颱風相關的事件與歷史。
指導老師蘇凰蘭表示,4名華語系學生克服許多難題,首次嘗試跨領域創作,期待未來有機會作為課後學習教材,進到校園說故事給小朋友聽,進一步推廣學生用心產出作品。
媒體來源:
https://www.ner.gov.tw/news/5fe0970d5680df00077478b0 (20201221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