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媒體報導】當人造物取代生物 東大教授數位影像創作隱喻環境危機(20200826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更生日報)

當人造物取代生物 東大教授數位影像創作隱喻環境危機

2020-08-26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當人造物取代生物 東大教授數位影像創作隱喻環境危機

  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教授張溥騰,看到東部美好的環境面臨著人為破壞,為了引發更多人省思,運用影像合成技術創作了「物.生物」系列作品,將人造物巧妙融入自然生態,看似和諧又富詩意的影像,卻隱喻著駭人的環境危機。

  一隻隻五顏六色的花園鰻從水底探出身子,看似繽紛的海底世界,仔細一瞧才發現,影像中原來只有一隻花園鰻,而周遭全是插進沙裡的塑膠牙刷;另一幅作品,多隻藍白拖模擬鮣魚的共生型態,吸附在魟魚的腹面,像要跟著魟魚一起環遊世界,這樣的浪漫的畫面,要傳達的是,人造物對海洋生物的侵略。

  本身是臺東荒野保護協會成員,張溥騰說,前幾年在進行野溪調查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大家想像中美好的野溪生態,其實充斥著各種人造工程,以及人類行為遺留下的垃圾,而其中一把幾乎無法辨識、完全融入環境與雜草「共生」的刷子,成了促使他創作一系列影像作品的動機。

當人造物取代生物 東大教授數位影像創作隱喻環境危機

  在「物.生物」影像作品中,可以看見人造物逐漸成為生物,或取代生物的一種生存行為,張溥騰說,一幅幅看似美麗的照片,背後隱含著駭人的訊息,反思當代人類物質生活對自然環境帶來的巨大影響,「當整個環境充滿人造物,或許『惡果』最終會回到我們身上。」

  張溥騰「物.生物」數位影像創作展,現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公園「食代力量」特展中展出,歡迎民眾前往欣賞。

 

媒體來源:https://www.ner.gov.tw/news/5f461cf192307e00071b0dc4(2020082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其他來源: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408234(20200831更生日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