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圖書資訊館】走讀「利吉惡地」地質公園:地質與環境教育閱讀推廣

走讀「利吉惡地」地質公園:地質與環境教育閱讀推廣活動

2018年10月,由宜花東五所大學(佛光、宜蘭、慈濟、東華、臺東)所組成的泛太平洋聯盟,與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簽署合作交流備忘錄,共同推動在地地質環境教育。本校圖書資訊館讀者服務組,為落實地質推廣教育,即在當年辦理「臺東大地的脈動:卑南山礫岩造山史」實地觀察活動,實地訪查活動大受好評。今(2019)年再次推出「臺東利吉惡地地質公園」地質環境教學活動,以專題演講及實地參訪方式,帶領大家跟著專家的腳步,一探利吉的特殊地景與人文脈絡。

圖資館

本校圖書資訊館館長、同時兼任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東區分區主任委員的謝明哲館長,代表學校歡迎來自宜蘭大學、慈濟大學、花蓮文化局等單位,愛好地質與環境教育的先進同好們,與本校師生一同參加今年東區館合的地質推廣活動;謝館長接著介紹利吉惡地地質公園倡議人之一、目前執教於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李光中老師,李老師以專題演講的方式,帶領大家一探惡地之謎。

圖資館李老師以「惡地、佳果、吉人居」破題,從全球思考、制度適用及在地行動不同面向,論述地質公園的核心價值;再分享其研究團隊長年在「利吉」協助推動地質公園與社區培力的經驗。如謝館長所言,大家不僅對李老師研究團隊持之以恆的服務熱忱,感到由衷佩服外,從中更習得社區營造必須以居民為主,凝聚共識社區才得以永續發展。

而為使學員對「利吉惡地」文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活動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播放大愛電視台製作的【發現】-惡地、佳果、吉人居節目;下午的參訪體驗,搭乘解說巴士,沿東45線出發,透過在地說故事達人的領路,搭配李老師及臺灣地質公園學會紀權窅理事的專業補充,一場知性與探索之旅就此展開。

一段山路後,書中提及的利吉混同層地質露頭、小黃山等臺東獨有的自然景觀,壯麗地矗立在眼前,相傳「沒有錢搭流籠的,都要用走路的過河,因為怕褲子濕掉,過河的時候都要把褲子脫掉,所以這條隔著小黃山的卑南溪又被戲稱為:『脫褲溪』(河洛話)」;接著漫步社區街道上,大夥腳步停在聖小德蘭教堂(寶特瓶教堂)廣場,導覽員打趣地說著,居民利用回收寶特瓶合力籌建完成的社區美談,原來,利吉的居民早已落實資源再利用的環保概念。

圖資館

本次活動以利吉惡地地質公園為主題,確切體現「智慧、健康、美學、永續」國際綠色大學的內涵;以跨域學習的方式,探討環境永續以及推動地方創生的議題。利吉居民適應泥地的環境,孕育出芭樂、芒果等甜美果實;學員們透過走讀,體驗知識的樣貌,收穫也猶如甜美的果實,讓大家難以忘懷。

在這次的走讀過程中,「富源生態廊道」不時地被提及,這是臺東獨享的秘密基地。…聽說那裏地勢高,是俯瞰惡地」的最佳視角,雄鷹盤旋、牛屎糊壁…,多樣性的生態、有趣的原始傳說,圖資館讀服組已迫不及待,著手規劃下一場「臺東地質與環境教育」走讀趣…..。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