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原住民族教育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9年科技部原住民族科學節在高雄

2019年科技部原住民族科學節在高雄
 
由國立臺東大學原住民族教育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承辦,一年一度的原住民族科學節今年移師到南臺灣的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辦理,7月27日一整天的科學活動,要給大小朋友認識不一樣的科學活動,也讓大眾認識原住民族文化中的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智慧及生活應用。
原住民族科學節
今年活動地點是高雄科工館,這是科技部原住民族科學節辦理以來,首次於博物館內展出。利用展覽館特展的概念,科學節設置四大室內主題館,提供民眾體驗。分別有:「Puqing~虛擬原鄉之旅」、「LOKAH!行動i學習~科普e定行~」、「密室逃脫-大洪水傳說」、「山林講座」。參與原住民族科學節的民眾們,可在各主題館的體驗活動中,觀察原住民族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科學智慧;認識原住民族在日常生活應用的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概念,體認人文與科學一體的日常美學。原住民族科學節
 
「Puqing~虛擬原鄉之旅」由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研究團隊,以虛擬原鄉Virtual Tribe讓已經搬離原生部落的都會原住民,透過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重回原生部落;並透過無人飛行載具航拍及全景相機拍攝360°影像,建置擬真的虛擬實境三維模型。而Puqing為泰雅語,指事、物的“根源”,有尋根之意。
 
「LOKAH!行動i學習~科普e定行~」是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研究團隊,以泰雅文化結合3C媒材與平板,讓學童體驗文化與科學雲端學習的樂趣。LOKAH是原住民泰雅族語中,有長輩祝福晚輩努力生活的意思,也是勇士出征或打獵前,彼此加油鼓勵的用語。
 
「密室逃脫-大洪水傳說」則由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研究團隊,利用館內展出以及原住民數學議題,進行密室逃脫的刺激闖關活動。「山林講座」由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團隊,引用魯凱族傳統生態知識所蘊涵豐富的永續發展智慧,以分享講座的方式,帶領大家體驗「山林、水源與空氣-魯凱族傳統生態知識融入在地永續發展課程設計」。
 
原住民族科學節 原住民族科學節
科技部自民國101年開始,將原住民科學教育研究計畫的成果,以市集展覽的方式在原住民族科學節中展出,推廣給全國民眾。先後在新竹尖石鄉、新北市烏來區、嘉義阿里山鄉、屏東瑪家鄉原住民文化園區、臺東鐵花村、臺北市101廣場、花蓮東大門夜市廣場等地點辦理。展出地點遍及全臺灣,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國內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研究的成果。
民眾透過各主題館的體驗活動,覺察原住民族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智慧,更認識原住民族在日常生活應用的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概念,體認人文與科學一體的日常美學。本次科技部科學節共計有21個研究計畫參與展出成果,各攤位除分享研究成果,並提供體驗活動,透過做中學的方式,將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知識,以淺顯易懂和淺移默化的方式,傳遞給體驗者,在寓教於樂中習得這塊土地的美麗瑰寶知識與生活智慧。
原住民族科學節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