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焦點專欄-幼兒教育學系 林貴美老師】認識自我內涵,活出美麗人生

 
幼兒教育學系-林貴美老師
認識自我內涵,活出美麗人生
 
走入幼兒教育學系,在第一時間就攫住你的目光的人,絕對是貴美老師。奇形怪狀的髮辮設計、五顏六色的繽紛服裝,以及豪邁爽朗的笑聲,這些都是貴美老師的正字標記;她讓人一見難忘,不得不記住她;也,不得不喜歡她。

隨著科技發達,人手一機,無時無地滑動螢幕,這虛擬的社群網站,正迅速的取代了現實生活間的人際互動。這種既陌生又熟悉的傳達方式,讓人際互動變得扭曲,有鑑於學校除了教導知識學業之外,也應當重視最基本的情感課程。因此,貴美老師不僅投入培育未來幼兒教育師資的行列;也率先開設人際關係及家庭婚姻的通識課程。這些看似不相干的課程領域,其實是緊密連結、環環相扣的。貴美老師從幼兒教育出發,進而教導學生如何真實地面對人際關係、有溫度的與他人互動。生動不冷場的授課方式、真切的案例說明,讓貴美老師的課成為學生們口耳相傳的熱門課程。

在美國完成幼兒教育研究的進修之後,貴美老師順理成章的成為一位老師,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至目前為止,唯一的一份工作。當時的貴美老師青春正盛,把教書當作是一份工作,沒有太多理想和抱負。雖然在臺上講課,但往往是學生教導她比較多;又因缺乏經驗,讓貴美老師在教學上遇到許多瓶頸。所謂「學,而後知不足;教,而後知困」;正因為這樣的困境,讓貴美老師了解,應該重新認識、充實自己,才能將興趣與工作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熱情。

 
認識自己就從自我對話開始
 
過去的貴美老師並不擅長與人互動,即便在家中排行老大,卻是一個晚熟的孩子。在尋找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貴美老師才漸漸發現,過去的林貴美,當的是爸爸媽媽的小孩;現在該扮演好的角色,卻是完完全全的自己-林貴美。體悟到這點後,老師開始學習與自己對話。貴美老師笑說,一直到工作之後,才知道要找自己、做自己,是不是有點晚?其實,只要開始,都不算晚!貴美老師常常對學生說,每個人都應該學習與自己對話,每天問自己:「我是誰?」練習自由自在的當自己、面對自己的人際、工作、誠實的面對自己。同時,也要試著把自己心理的想法說出來,唯有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才能了解別人對自己真實面的接受程度,這樣也才更有機會調整自己。或許也是因為認識自己得晚,貴美老師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幫學生換取更早認識自己的機會。該怎麼與自己對話?該說些甚麼呢?「獨處!」貴美老師這麼的分享她的經驗。

「獨處」,不僅可以學會與自我對話,甚至可以思考許多問題,除了可以當作一天的反省,也可以是與家人的互動、與同學、老師往來的省思。貴美老師提到,因為女兒高中後到臺北念書,先生義無反顧和女兒一起搬到臺北生活。每週四往返臺北臺東兩地,就是貴美老師自我獨處省思時間,透過不斷地反省、檢討、修正,來幫助自己提升教學敏覺度、增進新知,以及不斷與時俱進的改變教學方式。
開始教書時,老師認為自己只是個說經之師;但重新認識自己以後,貴美老師才發現,「人師」比「經師」更為重要。身為人師,就必須要做到服眾。老師常常自我反省:「我愛不愛我自己?」「我能不能把我的愛給學生?」於是,貴美老師要求自己要能練習看到「學生自己」;而不是看到學生的成績、家庭條件。她不替學生貼標籤,而是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根據他們身心發展的需要,來提供認知與鼓勵。這就像是每一個人認識新事物一樣,唯有排除刻板印象、撕掉世俗的標籤,才能認識真正純粹的感動。
 
 
唯有自我親身經歷過才能感動學生
 
剛開始的教學,老師總是引述別人的故事、或是教科書上金髮小孩的案例。於是當學生問到有沒有臺灣的實際案例時,老師往往回答不出而語塞。百般思考後,貴美老師仔細觀察自我的生活,無私地將家人互動、孩子成長,當做課程舉例,用最切身的經驗,
成為課堂上最棒的教材。在養育女兒的過程,她逐一印證幼兒教育的理論基礎;隨著女兒上國中、高中,媽媽如何放手、如何抽離,這些生命的經驗,也是貴美老師扎扎實實的自我學習課程。雖然是幼教老師,但一旦兼具家長身分時,老師也是必須從頭學習如何擔任一位稱職的母親的。教師帶領孩子學習,在群體生活如何與人群互動、如何獨立思考,以及培養應變能力,這些孩子社會行為發展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一面教導,一面自我的學習。 
 
談到家庭婚姻生活時,伴隨著招牌笑聲,貴美老師幸福的說,跟師丈是在一場聯誼活動上認識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開始談戀愛,一直到現在!」老師毫不掩飾的炫耀,羨煞了我們這些後生晚輩。雖然是始終處於戀愛狀態,但是遇到的問題與挫折也不少,這時候,陪伴與溝通,就是融洽相處的不二法門。產生不愉快、發生爭執的時候,家庭成員們就要一起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孩子有時候也會成為溝通的橋樑、最佳潤滑劑。社會互動也是如此,當溝通出了問題,面對爭執,彼此都有可能是解套的轉捩點;路過的第三人,也有可能成為另闢蹊徑的明燈,溝通的經驗,都會成為良好人際互動關係的主要養分。
 
在親子關係上,老師提到,她的女兒在高中偷偷談了一場戀愛。為人母的她與為人師的她,在心態上取得了平衡,在正確的情感觀念之下,任由孩子發展探索。貴美老師適當的運用發展理論,多去了解孩子同儕的家庭狀況及背景
,從中知悉孩子的社交狀況,而非一味禁止。貴美老師私下個性封閉,自覺對孩子的發展人際關係幫助有限;但又很希望獨生女不孤單,因此關心女兒的友誼發展與異性情感發展一樣重要,甚至後者更為重要。要認識一個人,必須了解其家庭以及成長背景,這樣才能和樂的與對方相處。
 
貴美老師一方面嘗試以適當的距離觀察孩子的自我認同、友伴發展、情感探索;一方面參酌社會行為人際發展相關理論,發現「情緒管理」對關係好壞扮演的重要性。身為孩子的父母更是要以身作則,於是貴美老師更敏覺修煉自己,面對衝突面對挫折的表現。儘可能就事論事,保有彈性,多方協調,創造多贏。
 
老師分享到,女兒從高一就和先生一起在臺北共同生活。先生因為成長過程中,體會了刻板又溫情缺席的親職示範,以及從事軍官工作的因素,性格嚴肅、想法也較傳統,父女間常有一層隔閡,女兒甚至在作業上寫下「希望可以拉近父女彼此之間的距離、與父
親有更多的話題」的期待。這兩位都是老師生命中的摯愛,於是她揣摩父女的相處模式,詢問自己:「如果是我,該如何面對?如何解決?」男性角色在家庭的定位如何轉換?如何在陽剛的角色裡,加入柔軟的一面?她發揮了教學研究的精神,鑽進角色裡去研究,不斷的鑽研、思考、策劃、行動、調整、再行動...。幾次衝突經驗後,女兒受鼓勵敢「適度適性」的對雙親直言,而先生逐漸學會對女兒「再修正」的鬥嘴,終於逐漸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貴美老師發現,原來,家人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師;又一次,貴美老師的生活成了最棒的課堂教材。
 
誤打誤撞踩進幼教這條路,學生是貴美老師投入幼兒教育的啟蒙和動力;因為要引領學生成為既有智慧又保有熱情的年輕人,才讓老師找到持續進步的方向。現在的貴美老師,非常感謝自己選擇將工作與生活做結合,使她擁有許多寶貴的經驗能課堂分享。她期許未來學生們到幼兒園的時候,也能做到以人為本,用耐心及熱忱去教導每個小小孩,把這份熱情從學校傳遞出去,傳承到各地;創造幼兒歡樂的同時,也是在打造自己的快樂天堂。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