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焦點專欄-傑出校友 張世蓉老師】點土成金,與陶共舞

【105級美術產業學系碩士班畢業校友 張世蓉】

點土成金,與陶共舞

學生職涯發展中心 蔡惠如組員

相遇純粹的美好

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舉手投足間散發如同媽媽般的溫暖氣息,陶屋工坊負責人-張世蓉老師,是這次學生職涯發展中心這次專訪的主角。世蓉老師在陶品工藝領域獲獎無數,推廣陶藝教育同樣不遺餘力,盡心盡力奉獻所學,對自身專業更是精益求精,足為學弟妹學習的楷模,世蓉老師獲得107年本校傑出校友,如此學習不倦、努力不懈精神獲獎可說實至名歸。

從世蓉老師的學歷背景及談話中發現並非陶作工藝本科出身,高職時期就讀會計統計科,專科則選讀園藝,世蓉老師真正接觸正規陶藝教育訓練時已約莫45歲中年,後再進到本校美術產業學系碩士班,也差不多55-6歲了。世蓉老師回憶當時求學階段,臺東並未有太多選擇,不像現在有觀光、餐旅休閒、美容美髮等玲瑯滿目的科目可選擇,幾乎在一種從無到有的狀態下,無從選擇到擇己所愛的轉變,最後與土黏在一塊再也分不開。

回歸本心 陶藝人生

世蓉老師敘述其接觸陶藝與其兄長有很大關係,兄長喜愛泡茶,但世蓉老師與哥哥所喜愛的茶壺型態(宜興、紫砂—工整、精巧)大不相同,世蓉老師第一次親手自製茶壺送給哥哥,但卻遭嫌棄更加深了想要做陶的動力。張老師表示跟了陶藝老師六年,生活陶只是個開端,自己想要做的是茶壺,將作的茶壺給哥哥用,但後來更擴展到人物陶等面向,在陶屋工坊之前只是起步時期,老師亦表示如果要讓自己增長進步,唯一的路就是"比賽”。這條路上沒有父母、好的長輩或朋友拉拔,必須靠自己一步一步做,靠實力參加比賽。因此積極找尋較有公信力的比賽,例如鶯歌陶瓷博物館、各縣市美展比賽、台灣工藝競賽……,自2005年至今參展及獲獎無數,例如2005、2006年台東地方美展工藝類第一名(典藏)、2005年第2屆臺北新陶獎社會組金獎(典藏)、2007年第55屆南美展雕塑類首獎柏川獎等,更擔任2010-2017年台灣南美會雕塑類評審、臺東縣市學校陶藝指導老師,透過作品的參展交流,逐步建立自信心與打出知名度。

勇敢逐夢 美夢成真

在早期創業階段租了一個沒水沒電的大倉庫,因此老師必須白天在工作室工作。但因沒水而需藉由推車載水,這樣的時間約莫八年,其中的艱辛不在話下,如果沒有絕對的熱忱與毅力是無法克服的;研究所畢業後搬遷到目前的所在地「陶屋工房」,之後作品也不再用自己的名字而以陶屋工坊的名號呈現,做出自己的品牌,夢想成真有了自己的陶樂屋。

從世蓉老師的言語談話間聽出老師是個對於陶藝有著極度熱忱與愛戀的心境,因為在談及創業的過程中有沒有感到挫敗的地方,世蓉老師顯得不知如何回應,創業的確是不斷失敗的過程,但不曾想過放棄。世蓉老師說自己對陶藝是發自內心的喜愛,自詡像個瘋子,其老師亦曾說過:「教了這麼多學生沒有一個像妳這個樣子」,世蓉老師說自己對陶熱愛到連晚上睡覺都在想要怎麼處理這個東西,覺得做陶是自己的一條路,應該要去做,真的很難用言語形容;當出現想放棄的念頭會告訴自己:「已經做了這件事情就不要想退路,對自己選擇的事情就要堅持再堅持,不要三心二意,相信終點是甜美的」。要有一顆堅持把事情做好的心,就是這股熱情、堅持,讓世蓉老師甘願與陶土和在一塊、樂此不疲。

後山的歲月裡,張老師與陶共舞,近期更將前往深圳參展交流,近觀世蓉老師一屋子的作品,更印證世蓉老師對陶藝的熱情,就像其所期待的。陶屋的願望就是希望做一屋子的陶,將屋子裡的陶與大家分享,世蓉老師也歡迎喜愛、熱愛陶藝的同學們至其陶屋工坊實習或工讀,以陶為媒介,以陶會友,將藝術融入生活,共同體驗陶之魅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