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發展中心】高教深耕「創新升級.綠色永續」 成果展魅力登場
高教深耕「創新升級.綠色永續」 成果展魅力登場
113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展於113年12月6日至12日於圖書資訊館資訊棟1樓盛大登場,全校師生齊聚,熱鬧非凡。現場設有動、靜態展呈現師生豐碩的跨域創新教學成果,在成果展期間辦理身體體能訓練機、肩頸抒壓、系顏繪、康普茶製作、手沖咖啡DIY、水泥盤器製作、SDGS永續桌遊等系列體驗活動,讓師生能感受本校經過一年努力的跨域創新教學與深耕在地的具體成果。
胡焯淳副校長致詞表示,透過本次展覽讓師生更了解高教深耕計畫的推廣成果,也能看到學校在教學創新、人才發展及社會實踐等方面的進步,持續進行各項計劃以促進學校發展,獲得各界持續支持。
教學發展中心許立群主任表示,集結第一、二期計畫推動的努力,讓各位師長與學生更了解本校高教深耕計畫推動的成果與特色;今年成果展主題定調為「創新升級.綠色永續」,目的是希望能「創造一所具備永續發展素養與行動的綠色國際大學」,進行多項教學與跨域創新改造,包括微專題、跨領域微學程、自主學習等。今年規劃的成果展內容多元且豐富,包括:動態展、靜態展、體驗活動與USR實踐場域相關的體驗元素(樹皮布、串珠文化等等),鼓勵師生共襄盛舉,也懇請各位師長同仁,持續支持本校所推動的高教深耕計畫。
動態展各展區可見師生們突破既有框架,展現多元思維,回饋在地的表現。全校教學核心創新攤位展示:聚焦多元創新教學方案及學生自主學習成效,符應學生學習特質進行課程改革與規劃。通識中心攤位:引領學生多元創造與在地實踐連結,培養邏輯思維與實踐力,展覽現場呈現學生敘事寫作的「鏡心文集」以及「時事口說Podcast」錄製。理工學院攤位:深化學生社會實踐,由應用科學系林自奮、邱泰嘉老師指導,以持續強化實務教學模式的「應用科學實驗演示」,從生活科學現象的簡易實作推廣科學知識;資訊工程學系由楊弘章、蔡駿逸老師帶領學生走入地方運用人工智慧,解決河川污染及農作物病害問題專題;資訊管理學系黃?弘老師指導針對社會詐騙事件,結合資安與AI辨識應用研究,因應科技發展潮流,共同創新巧思與結晶。
人文學院攤位:透過五感體驗走讀東台灣,強化在地文化力,呈現東臺灣人文創新創意競賽獲獎作品《汨汨號-一本有溫度與深度的鐵道刊物:大武刊》、「健建身伸桌遊」及「自給自足永續小淨土模型」,看見文創多元發想潛能。師範學院攤位:以學生豐富作品的設計巧思及創意能量,累積專業素養,進而完成雷切作品、輔助教材機器人(點字書)、桌遊教材、在地導覽手冊等,充分看見學習的改變與成長,現場提供「繩索技術與拯救」課程的攀樹吊帶、頭盔、繩索、勾環,大小環、引繩等課程教材,讓參與者能實際體驗戶外活動,進而學習到初步專業繩索技術。圖書資訊館攤位:引進館內「專注放鬆腦波練習區」測量系統,在動態成展現場推廣品茶(放鬆)及爆米花機(專注)或小遊戲等活動,增加參與者對於腦波訓練的興趣,進而促進個人的健康管理。產推處攤位:持續與在地文化元素結合,活化產學合作與能量,展現地方產業創新轉型升級的成品,例如:諾麗果複方草本濃縮粉及濃縮錠的新一代保健產品;另還有學生文創設計思維的展現,例如:音樂盒、台東特有種拼圖、蘭嶼特有貓頭鷹存錢筒、海之鏡等課程學習成果。
本次成果展除師生教學與學習成果展現外,亦邀請專業成長社群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持續傳承在地深耕、綠色典範精神,看見教師教學向上的改變與學生創意發想的學習成效,發揮在地鏈結、在地深耕與教學實務經驗。
(圖說)師範學院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