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華語系】客家鄉親歡聚成功  華語系發揚客家文化不遺餘力

客家鄉親歡聚成功  華語系發揚客家文化不遺餘力

臺東縣客家鄉親113年7月30日中午12時,於成功鎮旗遇海味餐廳歡聚一堂,大家以客語互相寒暄問候,講講許久未說的客家話,籌劃適合親子參與的活動,客語耆老宋明英先生,甚至帶來父親宋子鰲、祖父宋安邦的墨寶,讓計畫主持人華語系許秀霞教授驚喜萬分。
    許秀霞教授是閩南籍的客家媳婦,113年承攬了客家委員會補助、臺東縣政府主辦的的「後山客共下來講客語」計畫。計畫內容除了募集全縣150個以上的客語家庭之外,也將臺東縣分成池上、關山、鹿野、太麻里、臺東市、成功鎮等6個區域,分別進行培力、親子系列,以及共學共讀等活動,希望讓更多客家鄉親有機會聚在一起,傳承客家文化,讓瀕危的客家語言起死回生,持續發揚光大。
華語文學系的「後山客共下來講客語」計畫,邀請了幼兒教育學系郭李宗文教授擔任協同主持人,負責幼兒園沉浸式客語的推行,郭李宗文教授具有豐富的原住民族語言推動經驗,各式新穎的原住民族語教材教具,讓客語的推行有了可資借鏡的地方。另外,前音樂系系主任、同時也是原住民族委員會委員的林清財主任,也以豐富的臺東多元文化經驗,為計畫助一臂之力;曾榮獲教育部推廣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的客家委員會委員彭歲玲老師,更是本計畫重要的生力軍,在各個場合逗趣活潑的繪本故事講演,總是吸引了許多孩子,願意上臺大聲說客語。
    成功地區的座談,不僅成功國小、三仙國小、忠孝國小、新港國中等師長踴躍參與,在地耆老宋明英先生也帶著祖傳墨寶現身參與。宋氏一家對成功鎮貢獻良多,其祖父宋安邦原投身軍旅,後舉家遷到成功鎮定居,創立「永振利商行」,是信仰中心「新港天后宮」的創議人,地方上公認漢學造詣最博雅之士。其父宋子鰲為承先啟後,撰著家史、家訓、家譜等著作,《宋氏家譜》曾提供給中華學術院攝製成微縮影片,儲存於陽明山華岡中正圖書館。其兄長宋賢英先生,除了榮膺第六、七屆鎮民代表之外,更蟬連第六、七屆鎮長。
    民國27年次的客家耆老林玉秀先生,他秀出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班的學生證,表示他111年考上本校,每天從成功到知本通勤上學,下午4點就坐公車出發準備上學,總是第一個到班等候老師上課;放學再風塵僕僕趕回成功,都已經將近凌晨了!堪稱終身學習典範的林老先生表示,他一生沒有機會上正規學校,等到退休之後,終於有時間可以完成自己升學的心願,若不是因為眼睛視力惡化,他真想好好的把碩士論文完成!
    古福堂先生則帶來「腦丁之家曾桃妹」的故事,敘述母親曾桃妹的成長故事。所謂的腦丁,指的是負責開採樟腦的人,這是個難度極高的技術工作,要能分辨本樟、芳樟等7種樟樹的味道,才能取得製腦執照。日治時期,每位腦丁身上都會配掛有官方印記、用檜木製成的「腦丁牌」,可說是腦丁上山的通行證。
    曾桃妹的父親曾庭順先生,當時在樟原北溪深山當腦丁,樟原的樟樹很多,同時有三個腦寮在焗腦,從山上的腦寮下山時還得坐流籠才能順利回家。由於三座腦寮同時焗腦,樟原的樟腦樹很快就採收完畢,只好再到別的地方謀生。如此可歌可泣的故事,也說明了在臺灣的伐樟製腦產業中,各地的客家人經常扮演著腦丁先鋒。
     「後山客共下來講客語」計畫團隊,共邀請了9位國小校長、18位客語薪傳師共同協助,目前已經完成120戶客語家庭的募集,在6個地區辦理了近30場的活動。計畫預定在10月中旬完成高於標準的200戶客語家庭募集,並同時辦理臺東縣客語模範家庭的表揚活動,希望能帶動客家鄉親說客語的風潮,重新拾回客家族群的光榮感,讓客家族群持續發光發熱。

(圖說)華語文學系「後山客共下來講客話」計畫,7月30日在成功地區辦理座談會。


(圖說)高齡88歲林玉秀先生,就讀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班。


(圖說)宋明英先生帶著父親宋子鰲以毛筆書寫編纂的《宋氏家譜》。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