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通識教育中心】多元語文演講「用圖像說故事」

多元語文演講「用圖像說故事」

多元語文演講「用圖像說故事」 

  「每個人並非天生具有說故事能力,在掌握表達工具的結構和形式後,圖像或文字都是可使用的工具。」現任教於中央大學不分系的李振亞博士配合通識教育中心多元文化學習活動,邀至本校以實體互動方式進行主題為「用圖像說故事」之演講。

圖像重要嗎? 在過去的200年間是以文字為主,圖像為輔;但本世紀此兩者對調,即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圖像分為靜態及動態,為了體驗此二者間的不同,振亞老師先以一段靜態文字讓同學們畫出一張多格漫畫,並邀請多位學生分享其所繪並說明自己繪畫的理念。

靜態影像是以模板概念在空間裡依序排列,人物要抽象具線條化以便產生面具效果(masking)。李老師也進一步以Disney卡通的畫面來說明以陰影來造成的面具效果。動態影像的原則是用分鏡的概念以時間順序為主,用一次顯示一個畫面的單一畫面串連而成。李老師以世界最早的10部電影之一的「園丁澆水(1895) 50秒的短片來說明一鏡到底及剪接過的方式讓讀者成為主角,觀眾成為旁觀者。

振亞老師對於電影及圖像的研究有深入的研究,劇末再次強調「工具選擇」的重要性。在Q&A時,同學提問「短視頻」的好壞?老師回覆此為本能的反應,卻缺乏組織性及邏輯性的建構。另位同學表示文字能帶給讀者更多的想像,此非圖像能比擬。我們都被影像餵養訊息,像貼圖或IG短視,有人說電視是插在wall上的毒品(plug—in drug)。動態影像是圖像,影音,文字的結合。

通識中心郭美女主任表示:「在這個年代,圖像的力量遠大於我們的想像,是比文字還能更快速記錄及溝通的工具,更是未來的趨勢。」參與此演講的3百多位同學中,綠資系朱同學表示:「光看一串文字,每個人畫出來的都不同,演講內容很抽象,但老師以實作具體的方式講解,這是我進臺東大學以來最喜歡的演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