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通識教育講座】陳沁紅教授主講「美麗心靈- A Beautiful Mind」

 

今天,你的心靈美麗嗎

通識教育講座小提琴專家聊音樂治療

今天,你的心靈美麗嗎 通識教育講座小提琴專家聊音樂治療

撰稿:王蕙瑄助理教授

110學期最後一場通識教育講座,邀請到知名小提琴家,也是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陳沁紅老師,從關懷情緒的角度,為東大學子帶來音樂治療的視野。

講座開始首先回扣講座主題〈美麗心靈〉,其實是來自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2001年電影《美麗境界》。這部電影的主角為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因其對密碼與博弈公式方面的研究,而獲得極高的肯定,卻在事業家庭順遂後,發現自己有很嚴重的精神分裂,並在經歷極為艱苦的身心煎熬之後,學會與內在的自己和平共處。這是一部獲獎無數的勵志真實故事,陳老師由這部電影談到除了大腦的理性思考,更應該用「心」去感受周遭。

其次談到近期統計大專院校自殺致死的人數,陳老師分享自己從指導個別學生到擔任系主任、院長,發現其實心理出狀況的孩子,常常不見得有太多外顯的表現,並提醒大家要從心理狀態評估表來認真面對自己的內在,勇於面對自己的精神疾病並相信愛。更應該有個正確的觀念:把精神疾病當作一種慢性疾病來接受治療,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害怕,更不要污名妖魔化。心理疾病的產生,經研究與生理上的腺體分泌影響有關,甚至與遺傳體質有關,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連動心理的反應。

接著分享聆聽幾首古典樂曲,體驗根據研究有效降低焦躁不安的樂曲,並指出應該「配合當下心境聆聽音樂」,音樂治療的基本概念是同質原則,避免照本宣科的使用各類曲目。音樂治療事實上是一個學科,在我們周遭用以調節心靈已經非常普遍,希望大家在平常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培養以音樂來照顧自己心靈的方式。目前,音樂治療的各種學派還在發展中,除了藝術陶養之外,音樂還有更多可能。

現場同學好奇為何學習藝術的人反而情緒產生狀況的人更多?陳老師回應說從事藝術領域的人因為易感,容易深陷,而又沒有適當的「調節」以自我療癒救贖。通識教育中心郭美女主任回應陳沁紅老師提出的建言,表示對於應該找不同領域來療癒這一點非常有感,並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調適撫慰自己的正確方式,活出更美麗的心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