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人社中心】《niamen a quma—我們的山上》排灣族農事曆發表會 描繪排灣族一整年農耕的收穫與智慧

 

niamen a quma—我們的山上》排灣族農事曆發表會

描繪排灣族一整年農耕的收穫與智慧

《niamen a quma—我們的山上》排灣族農事曆,為臺東縣台坂村「啦里吧文化健康站」與「國立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共同製作,在110年9月22日於臺東大學圖書資訊中心湖畔講堂舉辦成果發表會。該農事曆內容以在地農事為主題,描繪傳統生活作息搭配當代月份的概念,針對十二個主題以年之循環編排圖文。另以手繪圖示列出可種植、採集、收成之植物,刻畫排灣族群由收穫祭後開始,一整年的的農耕作息與智慧。

東大與文健站合作  生成「排灣族農事曆」

啦里吧文健站負責人古明哲(Tjegayan Tjuljaqavu)表示,雙方的合作花了點時間摸索,最後透過一系列食農主題教案,從黏土捏製兒時記憶食物、繪製作物拼貼畫,到自製食農桌遊等活動,與部落長者慢慢規劃出理想中的農田樣貌啦里吧青年會也加入協助,協助搭建供長者休憩的傳統涼亭,開始實踐農田共耕共食。長者們於山上(農田)身體力行排灣族農耕文化,不斷傳授各個時節相對應的種植、收成、採集知識。透過近兩年的耕耘,每個人亦發揮各自專長,製作完成這份珍貴的農事曆。

對於臺東大學與啦里吧文健站以創新方式紀錄長者的生命經驗,以農事曆體現長者傳授農耕智慧的過程,與會的部落青年古莎冷(Saljeljeng Tarutadalj)表示,當初東大團隊的夥伴說要做農事曆,她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看到這些成果記錄的產出真的很感動,也才發現原來自己生長的土地是如此豐腴。照服員汪政美帶著部落耆老們,用歌聲作為活動紀錄中的一環,沒想到這兩位耆老在成果展前已安息主懷、有些耆老的身體也開始行動不便,因此這些紀錄更顯珍貴。

校長肯定傳統貢獻  體現共學共作精神

臺東大學校長曾耀銘表示,世界上許多與植物相關的傳統語言已漸漸消失,而排灣族農事曆在這方面卻提供重要的貢獻,記錄了部落植物的生長。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推動辦公室計畫主持人陳東升特地北下參與發表會,並提到,當初發起這個計畫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學中的老師和學生走出校園與在地合作,學習在地耆老的智慧並應用自己所學協助在地發展,看到農事曆的製作過程,真正體現了大學與地方共學共作的精神。

一路參與計畫的博士後研究員蕭鄉唯感性說到,大學與地方共作真的不容易,但在一起的時光很快樂,期待這本農事曆讓看到的人都感受到這樣的心情,不僅是提供一個將深根於土地文化傳遞出去的方式,也將地方珍貴的點滴留存於每個人的家中,延續這份寶貴的文化。

《niamen a quma—我們的山上》排灣族農事曆發表會會場 (3)

《niamen a quma—我們的山上》排灣族農事曆發表會會場。

▲

▲臺東大學校長曾耀銘致詞。

《niamen a quma—我們的山上》排灣族農事曆,為臺東縣台坂村「啦里吧文化健康站」與「國立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共同製作,在110年9月22日於臺東大學圖書資訊中心湖畔講堂舉辦成果發表會。該農事曆內容以在地農事為主題,描繪傳統生活作息搭配當代月份的概念,針對十二個主題以年之循環編排圖文。另以手繪圖示列出可種植、採集、收成之植物,刻畫排灣族群由收穫祭後開始,一整年的的農耕作息與智慧。 東大與文健站合作  生成「排灣族農事曆」 啦里吧文健站負責人古明哲(Tjegayan Tjuljaqavu)表示,雙方的合作花了點時間摸索,最後透過一系列食農主題教案,從黏土捏製兒時記憶食物、繪製作物拼貼畫,到自製食農桌遊等活動,與部落長者慢慢規劃出理想中的農田樣貌。啦里吧青年會也加入協助,協助搭建供長者休憩的傳統涼亭,開始實踐農田共耕共食。長者們於山上(農田)身體力行排灣族農耕文化,不斷傳授各個時節相對應的種植、收成、採集知識。透過近兩年的耕耘,每個人亦發揮各自專長,製作完成這份珍貴的農事曆。 對於臺東大學與啦里吧文健站以創新方式紀錄長者的生命經驗,以農事曆體現長者傳授農耕智慧的過程,與會的部落青年古莎冷(Saljeljeng Tarutadalj)表示,當初東大團隊的夥伴說要做農事曆,她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看到這些成果記錄的產出真的很感動,也才發現原來自己生長的土地是如此豐腴。照服員汪政美帶著部落耆老們,用歌聲作為活動紀錄中的一環,沒想到這兩位耆老在成果展前已安息主懷、有些耆老的身體也開始行動不便,因此這些紀錄更顯珍貴。 校長肯定傳統貢獻  體現共學共作精神 臺東大學校長曾耀銘表示,世界上許多與植物相關的傳統語言已漸漸消失,而排灣族農事曆在這方面卻提供重要的貢獻,記錄了部落植物的生長。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推動辦公室計畫主持人陳東升特地北下參與發表會,並提到,當初發起這個計畫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學中的老師和學生走出校園與在地合作,學習在地耆老的智慧並應用自己所學協助在地發展,看到農事曆的製作過程,真正體現了大學與地方共學共作的精神。 一路參與計畫的博士後研究員蕭鄉唯感性說到,大學與地方共作真的不容易,但在一起的時光很快樂,期待這本農事曆讓看到的人都感受到這樣的心情,不僅是提供一個將深根於土地文化傳遞出去的方式,也將地方珍貴的點滴留存於每個人的家中,延續這份寶貴的文化。

▲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推動辦公室 計畫主持人陳東升致詞。

▲

▲啦里吧Pavavalung(巴發發龍)頭目家族代表楊光男致詞。

▲

▲啦里吧文健站長者手拿排灣族農事曆拍照板照相。

▲

啦里吧部落文健站成員一同用歌聲為排灣族農曆是祝福獻唱。

▲

▲與會人員手拿排灣族農事曆拍照板大合照。

啦里吧部落長者東大校園留影

▲啦里吧部落長者東大校園留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