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中心】多元語文演講(II) 「電影中的語言學」
多元語文演講(II) 「電影中的語言學」
每個人從嬰兒時期開始的牙牙學語,到成人後開口與人溝通,都不斷在進行語言的活動,但大多數人都認為,「語言學」是專屬於研究的理論領域,只是加了「學」,就顯得困難了嗎?為打破學生對於語言學的刻版印象,臺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結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今年度三場多元語文演講的第二彈,邀請到台灣大學語言學博士謝承諭老師以詼諧生動的互動方式,讓學生從電影中注意到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語言」。
謝老師以1964年第一部由語言學家為主角的名著”My Fair Lady”(窈窕淑女)當做主幹,開啟電影與語言學的連結,並陸續於演講過程中展示部份劇情。電影中,語言學家與賣花女的邂逅,由於腔調(accent)的不同而被視為不同階層的人。影末因女主角腔調的改變而被認為是上流人士。那麼,腔調就代表了階層嗎? 謝老師亦引述了許慧如教授(2010)的研究:在臺灣,台灣國語腔被大學生公認最具親切感,而外省第二代國語的使用者則被認為具有極高的語言能力!再者,語言的使用也因地制宜。例如earser的說法有橡皮擦、擦子、擦布等。新北市西部如三峽等地則稱為「擦布」。而我們所熟悉的台北腔與台中腔也可以用科學方法來分析,前者的音頻開頭及結尾的分佈較廣,後者則反之。
第二部介紹的電影是近年的"Arrival"(異星入境,2016)。劇中用語言學家與外星人的溝通做為媒介,介紹語言學中的語音、圖像等的溝通方式。語言學其實不僅僅是「文字」的遊戲,它是多重感知的活動過程。劇末,語言學家因大量投入外星語的研究而改變了其思考模式。在此,謝老師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人類思考受到語言影響。
通識教育中心郭美女主任對此深有同感並表示:「語言不是只靠聽覺,視覺會影響聽覺,聽覺也會影響視覺,所以我們的語言認知是多重感官融合而成的(McGurk Effect語言感知),包含你的觸覺,甚至你的長相。」資工系陳同學在參與謝老師的記憶重置實驗後表示:「平常沒注意到的語言,沒想到就在常看的電影及動畫中(日本動畫—你的名字),以前沒想過可以從腔調中得知別人的成長背景。我覺得蠻有趣的。」因有著豐富語言學背景,加上多年授課經驗,現任教臺灣科技大學的謝承諭老師以巧妙的演講層次及動靜交替的演講方式,讓現場笑聲頻頻,現場互動也不因下午場次而顯疲態。
本場演講亦開放網路觀看,歡迎上網聆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