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焦點專欄-通識教育中心 曾瓊瑤老師】讓課程成為人生深廣度的開展

讓課程成為人生深廣度的開展

撰/107級華語系王柔蘋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現任通識教育中心行政事務組組長的曾瓊瑤老師,於2013年起展開國立臺東大學的教職身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出身的她,主要研究範疇是中國生命哲學、文哲與生命教育、禪學文化與生命哲思。目前在通識教育中心開設「中文閱讀與寫作」及「東方人文與哲思」兩門課程。

總是帶著爽朗笑聲的曾老師,對於生命的成長與探討,以及人文關懷互動,有著一套謙虛的想法。在教育的場域中,從人性共通的一面,有著共同的感受去彼此對話;師生也共同真誠的探索每一個人的潛能與限制,讓每個人從他本身的特性裡,展現獨一無二的風格與價值。曾老師將這樣的想法融入課程裏,希望將課堂經營成知識智慧的分享、理智情意的交流昇華的氛圍。

東方人文哲思的價值

曾老師說,作為長年浸潤於中國生命哲學的學習者,東方人文是非常有趣、深邃且美麗的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緊扣的根本,是「生命」本身,如何去實踐價值,如何去提升跟超越。她認為,在快速轉動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其實都非常需要一種內在的力量,可以使人沉靜、省思、貞定,更可以擁有遠見,並能以此去面對生命與社會無窮的變化起伏,中國生命哲學的底蘊之精采處即在於此。

以禪學為例,人們普遍認為是一種偏向宗教信仰的意識形態,經歷長年研究與探索,曾老師認為它其實更接近於認識生命本質、自我省思與宇宙觀。包含如何去認識每個人存在的價值、如何與情緒相處、如何建立與世界更好的連結、如何過好每一剎那、如何滋育心中的自由與寬廣等等。這一連串關於生命的深度思辨,皆是禪學的核心議題。

課程的真正意義

「所以課程設計更專注於學生的人生問題?」這個問題只答對一半。曾老師在構思課程的設計時,讓學理成為支撐的論述,讓生命情境成為引導的入口。從通識精神的理念出發,她的兩門課程都以「全人」精神回應生命的課題。以「中文閱讀與寫作」課程來說,從自我、人我、族群、在地、社會、生死,全面性的與學生一起探索人生各種面向。以「東方人文與哲思」課程來說,教材以禪學經典作品與現代禪思文學交融,從每人都會面對的生命本質、生活願景、情緒面對、世界觀、生活美學的面向進行對話。課程之於曾老師來說是個過程,是個場域;課堂內既有老師深化的引導,更有學生分享生命經驗的聲音,是人與人之間互動成長的地方。而每學期的課程,不同學生所帶來的不同回答總是非常精彩,讓曾老師止不住讚美與欣賞;而這些經由深入探討過後,啟發人生體悟而起筆的寫作,常常產出讓人讚嘆的文字作品。

老師與學生的學習

經常有學生在下課後來到曾老師的研究室。在那裡,他們席地而坐,沒有身份的包袱平起平坐,或盤腿,或屈膝,談論人生的各種境況。曾老師謙虛的不把自己擺在一個「老師」位置上,更準確來說,是平等的人生視野與經驗的交流分享。課堂上的對話往往止步於教學主題的交流,課後的對話,更是能將知識與生命內化為精神養分的契機。曾老師說,大學時期的老師們是這樣深刻地啟發她的,讓她能從知識中找到力量,從對話裡找到指引。如今曾老師在臺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裡,也用這樣的心意經營著教學,傳承著她所曾領受的啟發與支持。

了解更多-通識教育中心 曾瓊瑤老師

http://gv.nttu.edu.tw/files/13-1037-26234.php?Lang=zh-tw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