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學系】臺東縣114年表揚20戶客語模範家庭 凝聚語言傳承力量
臺東縣114年表揚20戶客語模範家庭 凝聚語言傳承力量
為推廣母語家庭化、生活化,臺東縣政府於114年10月18日上午11時假GAYA潮飯店十樓隆重舉辦「臺東縣114年客語模範家庭表揚活動」。活動由客家委員會指導、臺東縣政府主辦、華語文學系執行,透過公開表揚推崇模範家庭,肯定客語家庭在文化傳承的努力與貢獻。
今年共有臺東市、鹿野鄉、關山鎮、池上鄉、成功鎮及太麻里鄉等六鄉鎮共20戶家庭獲得表揚。除了一戶因故未能出席外,其餘家庭皆攜家帶眷盛重出席領獎,場面溫馨感人。每戶家庭除獲頒「模範家庭獎狀」外,並可獲得新臺幣5000元禮券及1000元家庭生活影片拍攝禮券,以表彰其在語言文化傳承上的貢獻。
這些家庭多為三代同堂,或以「阿爸的客家菜」傳承語言文化,或全家參加客語能力認證,甚至有子女在全國語文競賽中屢獲佳績。也有身為教師的家長,以身作則推廣客語,全家以客語溝通互動,展現客家家庭的語言活力與文化認同,令人感佩。
活動由「請問芳名」人聲樂團揭開序幕,以原住民天賦的和聲渲染溫馨氣氛。隨後由客家委員會林金樺委員、臺東縣政府民政處林宏義處長、計劃主持人許秀霞教授致詞,感謝各界長期支持母語教育。現場並邀請學者專家團蒞臨,包括前副校長梁忠銘教授、幼兒教育學系郭李宗文教授、師資培育中心王前龍教授、音樂學系前系主任林清財教授等人,一同見證家庭在客語文化傳承上的成果。
林金樺委員致詞的時候表示,今天非常開心可以代表客家委員會古秀妃委員前來參加這麼有意義的活動,全球客家人口有一億,這表示客家文化的源遠流長與重要。看到台東縣這麼多三代同堂、全家一起學客語的畫面,令人感動。這樣的家庭,不只是模範,更是臺東文化多樣性的最佳詮釋。
林宏義處長致詞時表示,臺東縣的客家人口雖不多,但分布廣、根基深厚,這些家庭用行動證明「語言是情感的延續」。他特別感謝每位長輩不吝傳承、不怕孩子聽不懂而堅持講母語,因為正是這樣的堅持,讓文化得以在家庭中生根發芽。林處長強調,民政處將持續推動客語生活化及多元文化交流,讓「講客話、說客情」成為臺東生活的一部分,讓語言不只是課本裡的知識,更是家人之間最溫暖的對話。
典禮中穿插多項表演節目,包含繪本劇《客家美食打擂臺》、台9線薩克斯風樂團演出〈客家本色〉、以及「小丑爸爸歡樂秀」,讓現場充滿笑聲與感動。獲獎家庭代表分享心路歷程時,更不乏動人的故事——有的阿公堅持以母語與孫輩互動,有的媽媽要求孩子「講客語是日常」,語言的力量在這些日常交流中綿延不絕。
華語文學系計畫主持人許秀霞教授表示,感謝客家委員會提供經費,縣政府給予執行計畫的機會,使團隊得以深入臺東各地,認識純樸仁厚的客家鄉親,進而了解臺東的客家歷史與文化。她說,在訪視與活動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客語家庭普遍長壽、家庭和樂的特質,且越來越多年輕一輩願意為客家文化努力,例如鹿野鄉的游雅玲女士、臺東市的涂惠美女士、以及劉家豪主任等人,皆是活躍於教育與文化推廣現場的客家青年典範,為客語文化的傳承帶來美好希望。
除了表揚活動外,本年度計畫推動的客語活動成果亦豐碩。透過多元課程與親子互動活動,深化家庭客語的生活應用,共舉辦「客語家庭培力課程」9場、「客語親子系列活動」10場、「客語親子共學共讀活動」7場,以及「客語說故事活動」3場與「志工交流場次」1場,全縣參與總人數達1235人次,涵蓋臺東市、關山、鹿野、池上、太麻里及成功(含長濱)等鄉鎮。計畫協同主持人幼教系郭李宗文教授,更結合了薪傳師,製作華語客語的雙語繪本,將致贈給縣內幼兒園推廣客語。各場活動結合在地文化特色,帶動家長與子女共同學習,讓客語在遊戲、故事與歌謠中自然萌芽,形成家庭共學的良好氛圍。
今年的訪視與表揚基礎源於縣府推動的「客語家庭訪視計畫」,由十多位薪傳師深入社區訪視與輔導,全縣共記錄156戶家庭在客語使用與文化傳承上的努力,其中臺東市44戶、鹿野鄉22戶、關山鎮30戶、池上鄉22戶、成功鎮23戶、太麻里鄉15戶。薪傳師的努力讓每個故事被看見,也讓「講客一家親」的精神在臺東遍地開花。
臺東縣政府民政處表示,模範家庭不僅是客語傳承的見證者,更是文化火種的守護者。從156戶的訪視紀錄到20戶的公開表揚,象徵臺東對母語教育的持續投入與文化延續的決心。縣府期盼藉由這次活動,讓更多家庭共同參與客語傳承,讓「講客話、說客情」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臺東打造更友善、更溫暖的多語文化環境。
(圖說)大合照。
(圖說)客家委員會林金樺委員致詞。
(圖說)臺東縣政府民政處林宏義處長致詞。
(圖說) 計劃主持人臺東大學許秀霞教授(右)致詞。